守護孩子的守護者:協助兒少保護工作者與自我照顧
2024 年 03 月 19 日
1835
近日保母虐童事件震驚社會,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兒少保護工作者的辛勞。這些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在第一線守護著孩子們的安全與福祉,然而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他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本文將簡介如何協助身邊的兒少保護工作者同儕,以及他們如何進行自我照顧。透過彼此的理解、支持與協助,讓他們在工作上更有力量,也能更好地守護孩子的權益。
兒少保護工作者的壓力源
兒少保護工作者在工作中經常面臨來自個案、家屬、司法系統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於:
1. 個案的痛苦和困境:
有些工作者像是社工或是個管師,需親身感受個案的痛苦和困境,這可能會讓他們產生無助、沮喪等負面情緒。長期接觸受虐或創傷的個案,即使工作者本身自身沒有創傷的經驗,仍可能會讓工作者也受到創傷的影響,出現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出現像是做惡夢,失眠,過度警覺,焦慮,無望無助,迴避會誘發的情境等表現。
2. 家屬的責難和攻擊:
在處理兒少案件時,工作者可能會遭到家屬的責難和攻擊,尤其是當個案出現狀況時,家屬可能會將情緒發洩在他們身上。
3.司法系統的壓力:
司法系統可能會對工作者的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和審查,這可能會讓工作者感到壓力。在處理司法案件時,工作者需要遵守相關的法規和程序,這可能會限制他們的行動和判斷。司法系統的壓力可能會讓工作者感到束手束腳,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
4.工作量大、時間緊迫:
兒少工作者的工作量往往很大,且時間緊迫,這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疲憊不堪。工作量大、時間緊迫可能會導致工作者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現錯誤。
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狀態下,工作者可能會出現倦怠症狀,影響身心健康。
5.主管或管理階層的壓力:
來自主管或管理階層的壓力可能包括:
◆ 工作績效考核
主管或管理階層可能對工作者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這可能會讓工作者感到壓力。
◆ 工作要求
主管或管理階層可能會對工作者提出過高的工作要求,這可能會讓工作者感到難以承受。
主管或管理階層的壓力可能會讓工作者感到不被信任、不被支持,進而影響工作表現和身心健康。
壓力會有哪些表現?
◆ 生理反應
心跳加速:心臟跳動速度加快,可能會感到胸悶、心悸等。
呼吸急促:呼吸變得急促,可能會感到窒息、呼吸困難等。
肌肉緊繃: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縮,可能會感到疼痛、僵硬等。
身體不適:胃痛、頭痛:胃部或頭部出現疼痛,或是便秘或拉肚子等現象
◆ 情緒與認知反應
焦慮:對未來感到擔心、不安,甚至出現恐慌症狀,或重複地在腦中反芻
恐懼:對未知或特定的事物感到害怕,也會因此想迴避或逃離該恐懼
憤怒:對不公正或不合理的事情感到不滿,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沮喪:感到失望、無助,甚至出現絕望感
無助:感到無能為力,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
自責:認為是自己造成的錯誤,有時會過度自責,無法轉移或忽略這類情緒
自我懷疑: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懷疑
如何協助與支持同儕?
當同儕面臨重大壓力,尤其是來自主管機關或管理階層的指責時,兒少工作者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提供協助:
1. 傾聽與陪伴:
- 營造一個安全、不批判的空間,讓同儕感到安心。維持與當事者的連結,讓同儕感受到支持和陪伴,若在壓力中與同儕保持距離,反而容易讓對方感到被孤立與無助。
- 專注傾聽同儕的分享,不要急於提供建議或解決方案。
2. 提供資訊與資源:
- 協助同儕了解相關的法律知識或專業資訊,或轉介相關專業諮詢如律師或相關公會等。
- 提供相關的資源,例如心理諮商、職涯輔導等。
- 協助同儕蒐集相關證據,並向主管或相關單位反映。
3. 建立互助支持系統,提供實質協助:
- 鼓勵同儕之間互相支持、分享經驗,建立同儕互助小組。
- 提供實質幫助: 主動提供協助處理工作任務,減輕同事的負擔,特別是在面對壓迫和指責時。
4.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
若同儕的壓力過於沉重,持續一段時間後身心症狀仍難緩解,鼓勵他們尋求心理諮商師或身心科醫師協助。
在協助同儕時,應避免以下行為:
- 提供不切實際的建議:例如「不要想太多」、「振作起來」。
- 過度介入同儕的個人生活:尊重同儕的隱私和自主權。
- 對同儕的困境感到無力,怪罪同儕不努力解決問題或負起責任
- 在需要檢討流程的情境下,避免對個人有針對性的指責
兒少助人工作者如何自我照顧?
以下提供四種自我照顧策略,協助兒少保護工作者於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1. 正念練習與身心放鬆:
- 透過正念冥想、瑜伽、腹式呼吸等方式,提升自我覺察,學習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紓解壓力與焦慮。
- 適度安排放鬆活動,例如泡澡、聽音樂、閱讀等,讓身心得到喘息。
2. 社交支持與同儕互助:
- 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保持聯繫,尋求情感支持與陪伴,分享工作中的辛酸苦辣。
- 參與兒少保護工作者的互助團體,交流經驗與心得,建立同儕支持網絡。
3. 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
- 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提升情緒調節能力。
- 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維持身體機能。
4. 興趣嗜好與自我探索:
- 發展個人興趣嗜好,例如閱讀、繪畫、音樂等,轉移注意力,放鬆身心。
- 撥出時間進行自我探索,了解自身需求與價值觀,提升自我效能。
避免不良的自我照顧方式
在自我照顧的過程中,應避免以下不良的方式:
- 物質濫用:使用酒精、藥物等成癮物質來逃避壓力,反而會造成更多身心問題。
- 工作狂:過度投入工作,忽略自身需求,導致身心失衡,甚至引發職業倦怠。
- 社會孤立:封閉自我,拒絕與他人交流,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漩渦,影響人際關係。
進一步協助管道
若上述自我照顧策略皆無法有效紓解壓力,或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 持續出現焦慮、憂鬱、失眠等情緒困擾,工作表現明顯下降,無法勝任工作。
- 出現衝動、自殘或自殺念頭。
可透過以下管道尋求協助
- 督導或同事的協助:在工作上提供支持與指導,協助釐清工作困境。
- 心理諮商或身心科評估:協助釐清與評估情緒困擾,學習因應機制與接受適合的治療,改善身心健康。
- 職場資源:許多職場設有員工輔導專線或心理健康促進方案,可提供協助。
在兒少保護工作中,同儕支持和自我照顧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儘管無法改變整個系統,兒少保護工作者可以從照顧自己開始,並與同儕互相支持,共同面對工作的壓力和挑戰。這不僅有助於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更有能力照顧好兒少的福祉和成長。
參考資料
療癒次級創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393?sloc=main
工作者員的故事:傾聽助人工作者的心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551?sloc=main
工作者與他的脆弱家庭們──如何合力送孩子回安全的家
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risk-youth-social-worker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嘉齡身心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嘉齡身心診所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7
諮詢信箱: 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1樓/ B1
了解更多:https://praise.healthspan.com.tw/outpatient-appointment
作者
沈眉君 醫師
嘉齡身心診所
身心科 主治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兒童青少年精神疾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憂鬱焦慮、一般精神疾病
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究醫師
●部立桃園醫院 身心科 主治醫師
●信安醫院 身心科 主治醫師
學歷:
●英國Tavistock Centre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 碩士
●中山大學 哲學研究所碩士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學士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來佳齡遇見更好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