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2023 年 02 月 13 日
4390
隨著生命的延長,常伴隨長者的失智症更是大家擔心的,有關失智症的發生率可參閱「認識失智症」。
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許多民眾明白目前失智症並沒有非常明確且一勞永逸的治療方式,。這麼多年的研究仍找不到特效藥總不免讓人洩氣。但多年相關研究也告訴我們,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在「預防」。我們就一起來討論,如何減少失智上身的機會。
失智症的原因是什麼?失智症有哪些危險因子(Risk Factors)?
當知道一個疾病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s)時,藉由避免或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就可以達到減少生病的機會。
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就像我們知道密切的人群接觸是流感的危險因子,我們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可以減少得到流感。而失智症也是類似,哪些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呢 ?
失智症無法調控的危險因子
1. 年紀,年齡愈大罹病機率愈高。
2. 性別,女性失智風險較高。
3. 種族,(如非裔美國人)。
4. 基因型態(如APOE4)。
性別,種族,基因等這些與生俱來的因素,可以視為為無法調控的因子。
失智症可調控的危險因子(Modifiable risk factors)
雖然有許多先天的失智危險因子是無法掌控的,但我們可以針對「可調控的危險因子(Modifiable risk factors)」來努力,藉由調控這些來達到減少失智症的發生。
刺絡針醫學雜誌委會(Lancet Commission)集合各領域的專家統整多年的研究,於 2020 年發表 12 項可調控的危險因子,並推估藉由這些因子的控制,可以避免 40% 的失智症發生,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
1. 教育與學習
過去的研究都發現較高的教育程度可以降低失智的發生。
年輕發育期間的學習有更好的效率來增加腦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當年老的時候有更多的餘裕可以抵抗退化病變。
然而最近的研究也發現,不論過去教育如何,中年以後的腦活動也有保護作用,比如閱讀,社交活動,學習第二種語言等,都有助於減少失智。所以,古諺說「活到老,學到老」是對的,不中斷的動腦學習新事物是首要。
2. 聽損
聽損會減少腦部的刺激,研究顯示聽損患者大腦顳葉的萎縮會較明顯,包含和記憶最相關的海馬迴。藉由助聽器可以明顯有效的保護,聽力矯正是方便且明確的預防失智症方式。
3. 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的次數和嚴重度與失智症的風險呈正相關。頭部外傷會增加腦內tau蛋白的磷酸化,過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阿滋海默失智症的重要病理變化。頭部外傷包括來自各類的車禍和意外,也常來自拳擊、足球和橄欖球等運動,避免頭部外傷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留意的事。
4. 高血壓
高血壓會明顯增加失智症風險。中年高血壓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積極地將血壓控制在120mmHg以下更有保護效果。
5. 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可以減少失智的發生。建議可以依照美國心臟醫學會的運動建議,每週有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
6. 糖尿病
糖尿病會增加約60%的失智風險,尤其是長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更嚴重。所以,控制血糖是預防失智的重要一環。
7. 酒精
過量飲酒是會傷害腦部的,國民健康署建議男性每日勿超過2酒精當量(1酒精當量相當於15公克酒精),女性每日勿超過1酒精當量。尤其台灣人有近半數的人酒精代謝異常,飲酒亦會增加罹癌風險,實應注意。
8. 肥胖
體重是會影響腦功能的,BMI大於30的過度肥胖約會增加30%的失智風險。對於體重過重的人,減重也會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延伸閱讀:認識代謝症候群)
9. 香菸
抽煙會增加失智風險。戒菸,不論多晚戒,都可以改善這個風險。
10.憂鬱
憂鬱會增加失智症的發生,尤其是年紀大才發生的憂鬱症。發展時序上,老人憂鬱或許是失智的前驅症狀。一些研究顯示,針對憂鬱症積極的治療可以延緩失智的發生。
11. 社交活動
社交孤獨的人會有較高的失智發生率。社交生活較佳的人也有比較好的認知能力,這些都顯示人際互動會促進腦功能。
12. 空氣污染
動物研究和長期觀察研究都顯示二氧化氮(NO2)與PM2.5污染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預防失智,從現在開始
從上面的結論,失智的預防並不需要高深的科學儀器或藥品的幫忙,最重要的就是「自律」的「生活型態」。
其中許多項目與改善心血管的健康有關,包括控制血壓,注意血糖,多運動,控制體重,少飲酒和戒菸等。同時,避免頭部外傷,維持好的社交生活,維持終身學習的習慣與注意聽力是否減退,必要時使用助聽器,同時注意情緒變化,如有憂鬱症及早治療。也可以採用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減緩認知功能減退的速度。
國家政策上對這些重點也有多可以著墨的地方,包括空氣污染的管控,鼓勵運動,配合休閒設施的建制和運動中心的規劃,對於助聽器配戴可以適當補助等,都是全民一起來防治失智重要的方式。
資料來源: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Lancet. 2020 Aug 8;396(10248):413-446.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家齡聯合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家齡聯合門診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早診 09:00-12:00
午診 14:00-17:00
晚診 17:30-20:30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8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家齡:https://family.healthspan.com.tw/medical-department-doctor-team
作者
劉興政醫師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神經科專科醫師
身心科專科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失眠、焦慮、憂鬱、失智症、神經退化疾患專長
● 神經科專科醫師、精神科專科醫師
現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副院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一般精神科 主任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 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 博士
部定教職: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