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06 月 14 日
23333
當你或身邊人身陷#MeToo風暴,你可以這樣做 — 遭遇性騷擾的心靈急救法
最近許多性騷擾事件浮上檯面,#MeToo效應讓更多人勇敢說出口,而社會也更正視這個議題的重要性;相對的,短時間爆出大量事件意味著許多人長期壓抑,代表這些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他們默默背負著痛苦生活,或許有些傷害仍是現在進行式。
metoo.jpg

性騷擾經歷會破壞受害者對外的安全感及人際界線(與他人相處的安全距離,以及其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陳述及觀感),也影響對內的自我評價(無法避免的自我懷疑及責怪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感受與判斷,無價值感)。因此除了事件本身的傷害,後續的自我懷疑與自責、家人朋友的態度、事情浮出檯面後引發的外界看法與評論,都可能造成二度傷害,影響程度不輸事件本身。

 

性騷擾大多存在權力位階關係,例如職場(上司和下屬)、學校(老師和學生)、生活(長輩和晚輩)。當性騷擾事件破壞內在穩定度,又加上外在現實的階級及群體關係,讓當事人在說與不說間徘徊,更加痛苦無助。而當自己或身邊人遇到性騷擾事件時,該如何照顧自己與對方?

 

若你是當事人

未經你同意之下,以你不願意的方式對待你的身體與你,就是逾越人際界線。無論如何,這件事「絕對不是你的錯」,不管當天情境、衣著打扮、雙方關係,或其他人怎麼評論,擁有這些難受感覺及負面情緒是很合理的,代表你的身與心都正在努力消化及自我保護,並非抗壓性不佳或應變能力不夠。
 

你可以這樣做:

  • 允許自己決定說與不說:說出口很需要勇氣,但即使沒說出口,光是背負著它繼續一天天前行,就足以看見你的努力與勇敢。思考與整理需要時間也很費力,慢慢來沒關係。

  • 與信任的身邊人聊聊:面對這些並不簡單,沒有人先天就知道該如何處理。大腦負荷過大時,思考事情容易卡關,尤其與身體界線/安全有關的議題本就特別吃力,容易讓大腦消化不良。如果有信任的家人朋友能聊聊,在安心環境中談論事件和感受,有助於大腦慢慢重新整理。 
     

  • 沒有人有權力要求你放下或原諒:所謂原諒或放下,是指消化後找到讓自己比較安心及自由看待這件事的方式,而非不在意或遺忘。若能在過程中感受憤怒,代表內在界線能幫助你區分:這並不是你的錯。請記得無需幫自己設定恢復時間,也無需要求自己放下或原諒。
     

  • 允許自己接受幫助: 除了家人和朋友,心理相關的專業人員(例如心理師、身心科醫師、學校輔導老師、職場的EAP-員工協助方案)也能提供幫助,因為與生活圈不直接相連,討論時少些顧忌更能放心地說。除了事件本身,後續二度傷害常帶來更多痛苦,由心理專業人員陪你一起整理這些複雜又難受的外在現實與情緒,心與大腦更能找到方向繼續前進。並非與專業人員接觸就必須曝光事件,專業人員會在協助過程中照顧及尊重你的意願。
     

  • 自我檢視:如果出現下列其一狀況,代表身心狀態已經超出負荷,可能往疾病方向發展,建議可前往身心科看診。

    ✓   心理症狀:反覆回想當時情境且揮之不去,接觸相關環境就忍不住想逃/拼命迴避,緊繃焦慮無法放鬆,心情持續低落,失去快樂的能力。

    ✓   生理症狀:容易恍神,注意力、記性變差,胃口變糟,失眠多夢,疲累不堪

    ✓    工作、課業、照顧家庭(陪伴孩子/家事)等生活能力變差
     

身心負荷過大時,會影響大腦的理性思考及情緒調節功能,對生活及工作都可能帶來負面干擾。先由醫師評估身心狀況,再一起討論治療計畫,包含心理諮商、藥物、營養補充,非藥物的腦部刺激治療都是治療選項。透過安全且副作用低的治療方式,讓大腦慢慢修復找回力氣。


 

若你是陪伴者

聽到身邊人遇到性騷擾事件,很可能夾雜著擔心、心疼、困惑、氣憤、使不上力等複雜心情,其實自己也不好受。相對的,對方願意將事情讓你知道,代表他對你的信任。以下提供幾點協助上的小技巧:
 

  • 傾聽與信任最重要:認真傾聽及充分信任,是當事人當下最需要的,有人能認真看待自己的遭遇和感受,會為當事人帶來莫大安全感,感覺到情緒被同理,也能緩和情緒腦區,並幫助過載的大腦整合訊息。先不急著探詢細節,此舉除了隱含著懷疑不信任,也強迫當事人在大腦還沒準備好的狀態下回顧細節,反而更加紊亂。
     

  • 先不急著提供建議:傾聽的同時,除了要確保對方安全,先不急著給過多建議。例如是否提告,是否轉職等重大決定,都需要更長的考慮時間。過度積極的建議反而帶來更大壓力,陪伴和接納才是當事人此刻最需要的。也可主動探詢當事人:「需要我做些什麼嗎?」、「如果有我可以幫忙做的,請告訴我。」
     

  • 必要時協助就醫:當發現當事人的生活、課業或工作表現開始受影響,甚至影響自我照顧,或是出現自殺想法,象徵狀態持續惡化,需要醫療協助。有信任的人陪同就醫,除了減低不安感,也能提供醫療人員更完整的資訊。
     

  • 陪伴者的自我照顧:面對這些不容易消化的複雜情緒,陪伴者請記得,不需要求自己獨力承擔及解決對方的所有問題。無能為力並不代表他不好或陪伴的你不夠好,而是心靈修復需要時間。過程中請記得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照顧對方。
     

(*為尊重性別平等,本文以你、他統稱)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嘉齡身心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嘉齡身心診所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7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嘉齡:https://praise.healthspan.com.tw/services
 


作者




黃苑婷醫師
嘉齡診所 副院長
身心科 主治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憂鬱焦慮、恐慌症、強迫症
● 飲食疾患、老年身心醫學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老年精神科 研究醫師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身心內科 主治醫師
● 內湖身心精神科診所 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 老年醫學部 訓練醫師

學歷:
● 成功大學 醫學系 學士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