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大腸鏡 完整介紹:適用族群、流程、事前準備和注意事項 一次告訴你
2024 年 06 月 03 日
132603
無痛大腸鏡是什麼?
無痛大腸鏡是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由麻醉專科醫師以靜脈注射鎮靜、止痛藥物,進行全身麻醉,幫助受檢者在淺層麻醉的狀態下,以無痛的方式進行大腸鏡檢查,除了能避免檢查過程中有可能引起的疼痛不適外,也有利醫師更專注施行檢查。
而無論是一般大腸鏡或無痛大腸鏡,執行大腸鏡的檢查過程都是一樣的,醫生會將一條前端配置有鏡頭的黑色軟管,由肛門口進入,再依序經過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抵達盲腸,大腸全長約 120 至 130 公分,但經由「直軸保持縮短法」的手法,大腸鏡只需進入體內總長約 70 公分。
透過大腸鏡檢查,醫生能夠完整觀察到整個大腸,若有任何病變,例如:發炎、息肉、腫瘤等,也能在當下立即做診斷或治療,而這些都是目前其他檢查方式,無法替代的。
無痛大腸鏡與一般大腸鏡的差異
比較項目 |
無痛大腸鏡 |
一般大腸鏡 |
---|---|---|
舒適度 |
過程毫無感覺,像睡一覺 | 容易因受檢者身體狀況與情緒、 |
病人意識狀況 | 使用鎮靜藥物下,無意識 |
全程清醒 |
可能會用的藥物 |
|
|
檢查品質 | 優良 在沒有受檢者的情緒、甚至肢體的干擾下,醫師能更專注於檢查過程 |
可能會因為受檢者對疼痛的反應或焦慮,而降低檢查品質 例如:因為疼痛無法完成全大腸鏡的檢查、退出時間縮短而未達建議之標準時間至少六分鐘 |
所需時間 | 50-60 分鐘 包含實際檢查(10-20 分鐘)、前置麻醉作業、檢查後恢復時間(因人而異) 如有做息肉切除術或是治療則根據處置的狀況,檢查時間會有所延長 |
10-20 分鐘 僅包含實際檢查時間 如有做息肉切除術或是治療則根據處置的狀況,檢查時間會有所延長 |
風險 | 除了麻醉高風險族群不建議麻醉而建議優先考慮一般大腸鏡以外,無痛大腸鏡需要多承擔麻醉之風險,但內視鏡檢查本身風險與一般大腸鏡檢查相同 (依照近年研究顯示,腸穿孔最高機率不超過 0.2%) |
除了可能因受檢者疼痛不適,無法順利配合完成全大腸鏡檢查;也有可能因為腹腔手術或是腸道手術後解剖構造改變者而造成檢查風險可能略為上升,一般來說檢查風險低 |
費用 | 若檢查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則只需負擔掛號費與自費清腸藥其他可能需自費的項目(若有使用)包含切除息肉可能會用上的醫療耗材,例如注射針或是止血夾等 |
做無痛大腸鏡的檢查流程
進行無痛大腸鏡的檢查,因應疫情,各單位、醫療院所可能有不同規定,有些會要求檢查前需進行快篩或 PCR。
- 由檢查室醫護人員及麻醉科醫生評估受檢者檢查當天身體狀況
- 評估結果如果適合當天可進行麻醉及大腸鏡檢查後,接著先更換檢查褲
- 施打軟針,接著進入檢查診間後,先接上生理監視器,量測生命徵象與氧氣濃度
- 進行靜脈注射麻醉藥物
- 待受檢者已經麻醉後,正式開始大腸鏡檢查,檢查過程約 10-20 分鐘不等
(如有進行息肉切除術,則需更長時間) - 待檢查快完成時,麻醉科醫生逐漸調降藥物劑量並停止給藥
- 檢查完成後,受檢者轉移到恢復室,大多可於 15-30 分鐘內清醒
做無痛大腸鏡的事前準備
● 低渣飲食
低渣飲食是指飲食控制只攝取低渣食物以減少腸道內殘渣。低渣飲食是確保良好大腸鏡檢查品質非常重要的一環。若未落實低渣飲食,就容易有糞便殘渣或是成形糞便遮蓋住腸道黏膜而造成可能有息肉但沒有辦法被醫生檢查出的風險。
常見低渣飲食有:白飯、白饅頭、白土司(成分不可含奶);另外需留意的是,有些容易被誤認為低渣食物的誤區,例如:奶製品(包括牛奶)、未加工的豆類、未去筋去皮的肉類等,一般受檢者若未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建議嚴格遵從衛教單上的飲食指示,是最保險的作法。
● 飲食控制
低渣飲食進行的天數,各醫療院所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大同小異。較常見的飲食控制天數規定是檢查前三天開始進行低渣飲食,接著檢查前一天的無渣飲食。但是若過去曾有清腸狀況不佳的經驗,也可以額外規劃更長的飲食控制天數或是搭配口服排便藥物使用。
例如:若大腸鏡檢查日期為 1/4,可以在 1/1 開始低渣飲食,並在檢查前一天,也就是 1/3 進行無渣飲食。1/4 當天,根據是上午或下午的檢查時段,並依照不同清腸藥劑的建議使用方式、作用時長與檢查前需禁食禁水的時數,決定檢查前最後服用清腸藥劑的時間。如未照建議時間使用清腸藥,例如提早喝完,反而會造成清腸程度不佳。
然而,並沒有研究顯示關於低渣飲食天數與清腸完整程度的絕對關聯性。維持良好的大腸鏡檢查品質最重要的不二法門 仍舊是確實執行低渣飲食控制,以及清腸藥劑的正確使用。
● 喝清腸劑
醫生會依受檢者的身體狀況與安全性,開立不同類型清腸劑,若受檢者有使用過認為適合自己的清腸劑的經驗,也可以提出供醫生參考。
而不論是哪一種清腸藥物,其實效果都很不錯,最重要的仍是配合藥劑使用指示,在指定時間內喝完,才最能使效果完整發揮。
● 水分補充
清腸過程應至少喝足 2000cc 的水,若清腸狀態仍不甚滿意,則需繼續補充水分,
可以依照一次 150cc-200cc 的量,分次做補充。除了水以外,也可以考慮喝無渣無奶飲料,
例如運動飲料、茶、汽水等替代。
● 禁食
禁食禁水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在檢查當下,胃是保持空的狀態。禁食時間通常會依照受檢者的檢查時間而定。喝完清腸藥以及相應的水量後,則開始完全禁水,除非清腸狀況不佳可再補充水分。考量到麻醉的風險,會要求受檢者在檢查前至少 2 至 4 小時以上開始完全禁水。
若有不能停藥的定期服用藥物,請安排檢查當下同時告知醫生,醫生會依照受檢者的身體狀況,另行給予建議或安排。一般而言, 當日檢查血壓藥可以配少量水服用,禁食期間不可使用降血糖藥。
做無痛大腸鏡的好處
● 檢查時沒感覺
在麻醉藥物的作用下,受檢者往往感覺只是睡了一覺,醒來就完成了檢查,舒適無感的程度高,甚至有時讓人懷疑剛剛是否真的有做檢查。
● 不再害怕做大腸鏡檢查
疼痛是許多人逃避做大腸鏡的原因,有時縱使已經意識到有檢查的必要,
卻因恐懼,而錯過最佳檢查及處置時機。
然而,在多了無痛大腸鏡的選項後,消除了受檢者有關疼痛的顧慮,有助於提高受檢者接受檢查及定期追蹤的意願,進而能夠早期將腺瘤性息肉處理而降低後續大腸癌發生的機率。
● 醫生能更專注進行檢查
受檢者在感覺到疼痛時,難免會有情緒上的表現、反射性的肢體動作,這些情形都會使醫生在檢查時受到影響,而有影響檢查品質及增加檢查風險的可能。相較之下實施無痛大腸鏡的情況下,因為排除了上述因素的干擾,醫生能更專注地完成檢查。
● 不適合做無痛大腸鏡的族群
-
心血管相關疾病(例如:心臟病、近期發生心肌梗塞、近期接受心導管支架置放、嚴重心律不整、控制不良之高血壓)
- 呼吸道相關疾病(例如:嚴重氣喘、肺炎、肺阻塞)
-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 近期中風
- 發燒或是急性感染症
- 嚴重肝硬化
- 孕婦
- 過度肥胖(BMI 40 以上)
- 年長者
- 對麻醉藥物有過敏史
- 其他情形經麻醉科醫師評估不適合者
無痛大腸鏡 注意事項
檢查前
● 同意書、身體評估等事前需要簽署哪些文件與做哪些準備?
檢查前應簽署確認的有大腸鏡檢查同意書、自費同意書、麻醉同意書。
● 哪些藥物需要停用?(例如:抗凝血劑)
除降血糖藥物應停止服用外,有任何長期、持續服用的藥物都應與醫生討論是否需停藥以及如何停藥,避免發生有需要提前幾天停止服用的藥物卻未停藥,造成受檢當天無法做檢查或是處置的狀況。
例如抗凝血劑的使用,應根據出血風險與血栓風險來做停藥與否的衡量。若真的無法停抗凝血劑,還是有接受檢查的需要,也可先進行診斷性大腸鏡檢查。如有疑問還是建議與排檢醫師做討論確認。
● 手腳趾的指甲油光療是否要卸除、可否上妝?
由於麻醉過程需全程監測,因此檢查前除了須卸妝外,也必須將隱形眼鏡、指甲油、光療指甲、水晶指甲等卸除,避免影響生命徵象及血氧濃度的監測。
● 是否有不能穿戴的東西?
若有牙齒矯正器、假牙、金屬飾品等,都應在檢查前一併取下,避免有切除息肉的必要時,若需採用熱切除技術,會有能量聚集在金屬上的風險。
因為非固定式假牙有可能於麻醉中脫落造成呼吸道阻塞之風險,因此需要取下。
檢查後
● 哪些症狀是正常的檢查後狀況?
檢查時會將氣體打入腸道內,撐開腸道以利檢查,因此在檢查完後,有腹脹感是常見情形,可以試著走動或按摩肚子。但若隨時間過去腹脹情形持續未改善,甚至轉成劇烈疼痛或是嘔吐不止,此時就應馬上就醫。
目前越來越多檢查單位使用二氧化碳進行檢查中打氣,因此檢查後脹氣跟不適的比率也大幅下降。
● 有什麼症狀需要立即回報?
檢查完回家後,若出現大量血便、黑便等明顯出血情形,或有劇烈的急性腹痛等狀況,應儘速回診或至急診就診。
● 檢查完需不需要有人陪同?
麻醉檢查一般需有成年家屬或親友一起陪同做檢查,除了在檢查過程中,若有突發狀況,可以第一時間馬上做處理外,麻醉清醒後有些人在恢復過程中,仍會有些許暈眩、噁心等相關症狀,需要人陪同照料。
● 多久後可以正常飲食?
一般建議可以等待 30-60 分鐘,除了觀察是否有暈眩、噁心等不良反應外,可以讓檢查過程打進腸道的氣體在這段等待時間中排出,減少腹脹的情況後才可先進行少量飲水,若無不適再恢復飲食。
如果有切除息肉,需依照檢後衛教之注意事項,遵循對應進食時間與飲食建議。
● 檢查後暫時不要做的事?(例如:開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操作機械等)
無痛大腸鏡檢查結束的當天,縱使已經意識清醒,麻醉仍舊有造成反應能力下降的可能,因此當天禁止駕駛交通工具或坐在機車後座。
除此之外,也應盡量避免進行精細或危險工作等,會建議當日檢查後,盡速返家休息。
● 如果有切除息肉的注意事項:不能搭飛機、提重物⋯⋯等等
切除息肉後,通常會建議兩週內不要劇烈運動、提重物或進行其他需要腹部出力完成的活動,避免造成腹壓增加,提高傷口破裂出血的風險;另外飲食也需要特別注意衛生,以及避免太刺激的食物,而以清淡食物為主。
除此之外,也不建議術後馬上搭飛機,原因是在飛機艙壓的影響下,也會有傷口出血的風險,因此在一般保險考量下,會建議暫緩此類行程。通常建議在安排檢查日期時,
可以將此段時間預先考慮在內。
無痛大腸鏡 常見問答
Q1: 無痛大腸鏡是全身麻醉嗎?
無痛大腸鏡是採用靜脈注射鎮靜止痛藥物的方式,進行全身麻醉的大腸鏡檢查。
不同於大眾一般認知的插管全身麻醉,靜脈注射全身麻醉通常較短效,也不會失去自主呼吸能力,受檢者僅會因鎮靜藥物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在毫無感覺的狀態下完成檢查,因為就像睡一場覺,也被稱為舒眠麻醉。
Q2: 做一次無痛大腸鏡要多久?要住院嗎?
除了檢查時間外,包含檢前準備與檢後恢復,一般而言總時長約 50-60 分鐘左右。
無痛大腸鏡雖然是全身麻醉,但因為使用的是短效麻醉藥物,因此在檢查即將完成之際,麻醉科醫師就會逐漸停止給藥,受檢者通常會在檢查完成後 15-30 分鐘內清醒恢復意識,一般而言並不需要特別安排住院。
而如果是有發現息肉的情況下,醫生則會視息肉大小與型態等狀況評估切除術後風險,決定是否可檢查中同時立即處理或是另外安排時間,甚至住院再另行處理。
Q3: 做大腸鏡需要有人陪同嗎?
麻醉檢查一般需有成年家屬或親友一起陪同做檢查,除了在檢查過程中若有突發狀況,可以第一時間馬上做處理外,麻醉清醒後有些人在恢復過程中,仍會有暈眩、噁心等相關症狀,需要人陪同照料。
而關於是否必須由家屬陪同之詳細規定,則是以各醫療院所之要求為準。
Q4: 無痛大腸鏡可以和胃鏡一起做嗎?
可以。
由於無痛大腸鏡與無痛胃鏡採用的是同一種麻醉方式,因此若同時有胃鏡與大腸鏡的檢查需求,可以在同一次的麻醉下一併進行,省去多一次的麻醉風險與檢查準備。但是會多出胃鏡檢查風險與額外的麻醉費用。
Q5: 做大腸鏡可以一併處理息肉嗎?
大腸鏡檢查前簽署的同意書上,有兩個選擇可供受檢者選擇,分別是「僅做檢查」和「由檢查醫生判斷是否進行息肉切除」,因此是否要在檢查時一併處理息肉,是受檢者可以自行決定的。
若勾選「僅做檢查」,則不論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息肉與否,都會尊重受檢者意願只單純進行檢查, 待檢查後,再與受檢者討論如何做進一步處理。倘若最後還是同意進行內視鏡息肉切除,則需要再一次重複一樣的準備與檢查流程。
而若選擇的是「由檢查醫生判斷是否進行息肉切除」,此時如果發現息肉,檢查醫生就會根據息肉型態與大小不同,進行適當處置。
大腸的息肉類型大致有兩種: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沒有癌化的可能,在發現時便不會做任何處理,而腺瘤性息肉因為有癌化的可能,因此當發現時,會進行息肉切除送病理化驗,來進一步看病理結果是單純良性腺瘤或是有合併分化不良甚至是惡性的成分。但若在當下無法評估息肉或是病灶的良性惡性,則視情形會進行切除或切片來做病理檢查確認。
另外還有些特殊情況,例如在缺陷瘤性息肉症候群中的Peutz-Jeghers徵候群。在此情況下,息肉縱使為良性也應切除,因為會有造成腸阻塞、腸扭轉的風險。
參考資料
Holme Ø, Bretthauer M. Pain and sedation during colonoscopy - a never ending story. Endosc Int Open. 2016 May;4(5):E538-9. doi: 10.1055/s-0042-106085. PMID: 27227111; PMCID: PMC4874794.
Yang C, Sriranjan V, Abou-Setta AM, Poluha W, Walker JR, Singh H.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Colonoscopy and Flexible Sigmoidoscopy: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 2018 Dec;113(12):1810-1818. doi: 10.1038/s41395-018-0398-8. Epub 2018 Nov 1. PMID: 30385831; PMCID: PMC6768596.
Pullens HJ, Siersema PD. Quality indicators for colonoscopy: Current insights and caveats. 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4 Dec 16;6(12):571-83. doi: 10.4253/wjge.v6.i12.571. PMID: 25512766; PMCID: PMC4265954.
Edited by Jerome D. Waye, Douglas K. Rex, Christopher B. Williams. Colonoscop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作者
佳齡健康
佳齡健康以預防醫學為基礎,運用數據科學預測風險,以動得勤、吃得對、想得開、睡得好、病得少為目標,提供每位顧客客製化健康方案,幫助顧客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延展健康壽命的跨度(Healthspan Lifestyle)。
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是我們的使命,並將致力成為預防醫學健康促進與健康生活型態的典範
審閱醫師
曾亮瑋 醫師
醫療背景
●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
資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內視鏡中心 主任
●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 臺大癌醫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 內科部 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總醫師
● 輔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主治醫師
● 東京醫科大學 內視鏡研修
專長
● 慢性 B/C 型肝炎及肝腫瘤之診斷、治療及追蹤
● 腹部超音波
● 內視鏡超音波診斷及內視鏡超音波導引細針切片術
● 治療性內視鏡如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胃及大腸息肉切除術、內視鏡止血術等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來佳齡遇見更健康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