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越多,失智風險越低 —— 保持大腦活力的關鍵時期 / 劉興政醫師
2025 年 04 月 07 日
62

許多研究顯示,經常動腦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但究竟在哪個年齡階段培養動腦習慣最有效?如果年紀大了才開始,還能發揮保護作用嗎?
近期發表在《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探討了這個有趣的問題。該研究來自「芝加哥健康與老化計畫」(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Project, CHAP),是一項長達近20年的社區追蹤研究,研究期間為1993年至2012年,分析了近2000名參與者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動腦程度與失智症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特別關注三個時期的認知活動:
- 童年期:透過回憶童年時的閱讀、講故事及遊戲頻率來評估。
- 中年期(約40-60歲):根據職業的複雜度來區分動腦程度。
- 老年期(60歲以上):根據閱讀、下棋、看電視、聽廣播、參觀博物館等活動的參與程度來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間推移,共有20.1%(391人)罹患失智症。然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動腦習慣對失智風險的影響有所不同:
- 中年期動腦較多者,失智風險降低約34%。
- 老年期積極進行認知活動者,失智風險降低約50%。
- 童年時期的影響則不顯著。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即使年紀漸長,仍然可以透過積極動腦來維持大腦健康。從現在開始,每天多思考、多學習,為未來的大腦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Neurology Open Access https://doi.org/10.1212/WN9.0000000000000002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家齡聯合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家齡聯合門診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早診 09:00-12:00
午診 14:00-17:00
晚診 17:30-20:30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8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家齡:https://family.healthspan.com.tw/medical-department-doctor-team
作者資訊

劉興政醫師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神經科專科醫師
身心科專科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失眠、焦慮、憂鬱、失智症、神經退化疾患
● 神經科專科醫師、精神科專科醫師
現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副院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一般精神科 主任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 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 博士
部定教職: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https://rink.cc/hxhzq
來佳齡遇見更健康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